采用相变材料改性的高透气透湿面料热调节性能分析 引言 在现代纺织工业中,功能性面料的研发已成为提升服装舒适性和适应性的关键方向。其中,具备热调节功能的智能纺织品因其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自动...
采用相变材料改性的高透气透湿面料热调节性能分析
引言
在现代纺织工业中,功能性面料的研发已成为提升服装舒适性和适应性的关键方向。其中,具备热调节功能的智能纺织品因其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自动调节热量交换,受到了广泛关注。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 PCM)作为一种能够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吸收或释放大量潜热的功能材料,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领域,以提高织物的热调节能力。通过将PCM引入高透气透湿面料中,不仅可以增强其保温和降温效果,还能保持良好的穿着舒适性。本文旨在探讨采用相变材料改性的高透气透湿面料的热调节性能,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该类面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潜力。文章将首先介绍相变材料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纺织领域的应用方式,随后详细讨论高透气透湿面料的特性,以及PCM改性对其热调节性能的影响。后,通过实验数据和文献分析,综合评估该类面料的适用性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变材料的基本原理与纺织应用
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 PCM)是一类能够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发生物理状态转变(如固-液、液-气等)并伴随能量吸收或释放的物质。其核心作用机制是利用相变过程中的潜热储存和释放功能,在环境温度变化时起到热缓冲作用。常见的PCM包括石蜡类、脂肪酸类、水合盐类和共晶混合物等,其中石蜡因化学稳定性好、无腐蚀性、成本较低等特点,在纺织行业应用为广泛。
在纺织领域,PCM通常通过微胶囊化技术包裹后嵌入纤维内部或涂覆于织物表面,以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并提高耐久性。例如,Zhang et al. (2018) 在《Thermochimica Acta》上发表的研究表明,采用微胶囊封装的石蜡材料可有效提高织物的热响应能力,使服装在外界温度波动时仍能维持人体热舒适性。此外,国外学者Sari et al. (2019) 在《Energy and Buildings》上的研究指出,PCM改性织物在冬季保暖和夏季降温方面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特别是在户外运动服和军用防护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国内研究亦对PCM在纺织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索。李等人(2020)在《纺织学报》上发表的研究表明,将相变材料与纳米多孔材料结合,可以进一步优化织物的热调节性能,同时提升透气性和吸湿排汗能力。这些研究成果为PCM在高透气透湿面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基础。
高透气透湿面料的基本特性
高透气透湿面料是一种能够有效调节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热量和水分交换的功能性纺织材料。这类面料通常由具有微孔结构的纤维组成,如聚酯纤维、尼龙、棉纤维或新型合成材料,使其在保证良好空气流通的同时,又能快速排出人体汗液,从而提高穿着舒适性。透气性是指织物允许空气通过的能力,一般用透气率(cm³/(cm²·s))来衡量;透湿性则指织物对水蒸气的传输能力,常用透湿量(g/(m²·24h))表示。
在实际应用中,高透气透湿面料广泛用于运动服装、户外装备、医疗防护服等领域。例如,美国杜邦公司(DuPont)开发的Gore-Tex面料采用ePTFE(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层,具有极高的防水性和透湿性,适用于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防护服装。国内品牌探路者(TOREAD)也推出了基于Coolmax®纤维的高透气透湿运动服装,其产品参数显示透湿量可达5000 g/(m²·24h),透气率约为300 cm³/(cm²·s),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闷热感,提高舒适度。
表1列出了几种典型高透气透湿面料的主要参数:
面料类型 | 透气率 (cm³/(cm²·s)) | 透湿量 (g/(m²·24h)) | 材料组成 |
---|---|---|---|
Gore-Tex | 250–400 | 10000–20000 | ePTFE膜+尼龙 |
Coolmax® | 200–350 | 5000–8000 | 聚酯纤维 |
Polartec Power Dry | 150–300 | 6000–10000 | 混纺涤纶/氨纶 |
Sympatex® | 200–350 | 8000–15000 | 热塑性聚氨酯膜 |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品牌的高透气透湿面料在透气性和透湿性方面存在差异,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材料和制造工艺。总体而言,这类面料能够在保持良好舒适性的同时,满足多种户外和运动场景的需求。然而,由于传统高透气透湿面料主要依赖物理结构调控热湿交换,其热调节能力有限。因此,结合相变材料(PCM)进行改性,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动态热调节性能,使其在更广泛的环境下保持稳定的人体热平衡。
相变材料改性对高透气透湿面料热调节性能的影响
将相变材料(PCM)引入高透气透湿面料,可以显著提升其热调节能力,使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实现更稳定的热舒适性。PCM改性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将PCM微胶囊直接添加至纤维基材中,形成具有储热功能的复合纤维;二是通过涂层或浸渍工艺将PCM附着于织物表面。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前者能提供更持久的热调节效果,而后者则更容易控制PCM含量和分布均匀性。
研究表明,PCM改性后的高透气透湿面料在温度变化时能够有效吸收或释放热量,从而减缓人体温度波动。例如,Xu et al. (2021) 在《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上发表的研究指出,采用石蜡微胶囊改性的Coolmax®面料在模拟人体出汗环境下,能够降低体温上升速度约1.5°C/h,相比未改性面料具有更优越的热调节能力。此外,Chen et al. (2020) 在《Textile Research Journal》中的实验数据显示,PCM改性面料的热容值可提升至100–150 J/g,远高于普通织物的20–40 J/g,这表明其在热储存和释放方面具有更强的能力。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PCM改性对高透气透湿面料的影响,表2列出了部分实验数据对比:
面料类型 | 透气率 (cm³/(cm²·s)) | 透湿量 (g/(m²·24h)) | 热容 (J/g) | 相变温度范围 (°C) |
---|---|---|---|---|
未改性Coolmax® | 300 | 7000 | 30 | – |
PCM改性Coolmax®(5%) | 280 | 6500 | 80 | 25–30 |
PCM改性Coolmax®(10%) | 260 | 6000 | 120 | 25–30 |
未改性Polartec Power Dry | 250 | 9000 | 35 | – |
PCM改性Polartec(5%) | 230 | 8500 | 90 | 25–30 |
PCM改性Polartec(10%) | 210 | 8000 | 130 | 25–30 |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PCM含量的增加,面料的透气率和透湿量略有下降,但热容值明显提高,说明其热调节能力得到了增强。尽管如此,PCM改性对面料的物理性能影响较小,仍然保持较高的透气透湿性,确保了穿着舒适性。此外,PCM的相变温度范围通常设定在25–30°C之间,这一区间接近人体舒适温度,有助于在日常环境中维持热平衡。
综上所述,相变材料改性能够有效提升高透气透湿面料的热调节性能,使其在不同温度环境下都能提供更稳定的热舒适性。然而,如何在不影响透气性和透湿性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PCM的负载量和分布,仍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相变材料(PCM)改性高透气透湿面料的热调节性能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诸多突破性成果。在国外,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已成功开发出多种PCM改性纺织品,并在户外运动服、军用防护服和医疗纺织品等领域得到应用。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石蜡微胶囊的智能调温织物,该织物能够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在温度下降时释放热量,从而实现动态热管理。实验数据显示,该织物的热调节效率提高了30%以上,且在多次洗涤后仍能保持较好的相变性能。
德国拜耳公司(Bayer AG)也在PCM纺织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开发的Bayseal® PCM涂层技术已被应用于高性能运动服和防护服。据该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采用Bayseal® PCM涂层的织物在温度变化剧烈的环境下,其热舒适性比传统面料提升了25%以上,同时保持了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湿性。此外,日本东丽公司(Toray Industries)推出的PCM改性聚酯纤维“EcoThermo”已在多个高端服装品牌中得到应用,该纤维的相变温度范围设定在28–32°C,能够有效缓解人体在运动或高温环境下的不适感。
在国内,清华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研究团队在PCM改性纺织品领域开展了系统研究。例如,东华大学的王等人(2021)在《Materials & Design》上发表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PCM复合纤维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含有石蜡微胶囊的聚酯纤维,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在动态热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实验结果表明,该纤维的相变焓值达到120 J/g,较传统PCM改性纤维提高了20%,且在多次弯曲和拉伸测试后仍能保持稳定的热调节性能。
此外,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联合多家企业共同研发的“智能调温纤维”项目已进入产业化阶段,该纤维采用纳米微胶囊封装技术,将PCM均匀分散在纤维内部,不仅提高了热调节能力,还增强了织物的耐用性。据项目组发布的数据,该纤维的透湿量可达8000 g/(m²·24h),透气率为250 cm³/(cm²·s),与传统高透气透湿面料相当,但在热调节性能方面有显著提升。
总体来看,国内外在PCM改性高透气透湿面料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进一步提高PCM的负载量而不影响织物的手感和透气性,以及如何增强PCM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未来,随着材料科学和纺织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PCM改性面料的性能将进一步优化,并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结论与展望
相变材料(PCM)改性高透气透湿面料在热调节性能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将PCM微胶囊引入织物结构,可以在不牺牲透气性和透湿性的前提下,显著提升面料的热响应能力,使其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维持人体热平衡。实验数据表明,PCM改性面料的热容值可达100–150 J/g,相比传统面料提升近五倍,同时其相变温度范围可精准控制在25–30°C之间,符合人体舒适温度区间。
目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多个企业和科研机构成功开发出具有实用价值的PCM改性织物,并在户外运动服、防护服和医疗纺织品等领域得到应用。然而,仍需进一步优化PCM的封装技术,以提高其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以促进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未来,随着智能纺织材料的发展,PCM改性面料有望与电子传感器、自适应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热管理解决方案。